全媒體經濟新聞部資深記者記者鄭小梅在嘉興日報專欄“企業新鏈接”特別報道,中揚立庫作為智能倉儲領域的佼佼者,憑借創新技術和優質產品,在行業內樹立了標桿。其自主研發的高速穿梭車等裝備,為企業物流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倉儲是制造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在一些半導體產品制造企業,生產線與倉儲的面積配比高達1:1。同時,倉儲又直接與生產效率緊密相關,倉儲效率的提升能夠直接為企業提質增效。
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智能倉儲行業漸盛。在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記者走進專業的智能倉儲設備及系統解決方案的源頭服務商——浙江中揚立庫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揚立庫”),探索如何從倉儲中“提取”生產力。

讓物流跑得又快又準
12月2日,中揚立庫憑借其自主研發的高速高精度重載型雙軌環形穿梭車,順利入選2024年度嘉興市制造業首臺(套)裝備公示名單。

這款穿梭車不僅擁有高速運行的能力,還具備高精度定位的特點,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復雜、重載的物流場景,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


“這個產品的直線行駛速度能達到400米每分鐘,而一般我們同行的常規產品每分鐘在200至240米之間。”公司技術負責人陳新安表示,“目前,國際領先水平與我們差不多,每分鐘在360至380米之間。”
光快還不夠,還要定位精準。立體倉庫設計中,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加工中間件編碼后存放在立體貨架上,或者通過工藝流程流轉到下一道工序。如何確保又快又準地取料、送料,直接關系到生產效率。
“我們自研了一套智能化的運動控制系統,很好地解決了定位精準問題。”陳新安告訴記者,此前,運動控制這類基礎型研究產生的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設備供應商壟斷,形成了“設備+軟件”的捆綁銷售模式。“我們從設備應用研究上溯到設備關鍵技術研究,從而實現了技術突破。”

在中揚立庫的產品車間,記者看到在7米多高的廠房里,智能立庫“頂天立地”地鋪設延展,形成了一面面鋼鐵長墻。而在車間另外一端,AGV機器人在軌道上快速運行,模擬如何精準定位、拿取或者存放貨物。此時此刻,記者看到的是設備在高效運轉,看不到的是同樣高效運轉的大數據。在這樣的生產線,生產對人工的依賴越來越少。
打造一座“燈塔工廠”
今年10月18日,中揚立庫所屬的中揚集團總部數字化智能工廠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不低于5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將超20億元。

這是一個“沒有貨梯的智能工廠”。多樓層之間的貨物流轉全部是通過智能倉儲物流系統來智能化調節,縮短了各個車間的物流路徑,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物流效率,也節省了土地。在同樣面積的土地上,可以產出單層廠房5倍以上產值。
“這個新基地生產的產品,我們把它定義為智能倉儲2.0,克服了原來智能倉儲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定制型非標化等弊端,具備標準化、柔性化特征,能夠快速實施、低成本部署等優勢。”中揚集團董事長王開勝信心滿滿地說,“通過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技術,我們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立體化的智慧‘燈塔工廠’。”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中揚立庫已與浙江大學成立智能物流聯合實驗室,計劃將其打造成為國家級智能物流研發中心。就在總部項目開工前,企業申報的智能倉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被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項目》儲備庫。這是由企業主導,并與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大學等院校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有助于企業乃至行業進一步掌握智能倉儲所有核心技術,為“智能制造”提速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