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襪業版圖中,諸暨大唐街道是無可爭議的 “國際襪都”—— 全國 70%、全球 1/3 的襪子從這里走向世界。依托成熟的襪業產業鏈,當地襪企憑借靈活的生產調整能力、穩定的品質把控,在電商 “當天接單、次日發貨” 的快節奏浪潮中快速立足,扛起了區域 “富民產業” 的大旗。
但原料倉儲環節的 “滯后短板”,卻成了制約產業提速的關鍵梗阻:棉紗、氨綸、彈性纖維…… 不同材質、規格的原料衍生出上千種SKU,曾幾何時,這些原料要么在襪企自家倉庫里 “亂堆亂放”,找貨全憑記憶;要么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庫房,運到大唐少則3天、多則一周,物流成本高不說,還常常誤了電商訂單的生產工期,拖慢襪業數字化升級的腳步。
中揚立庫團隊先深入調研大唐襪業的核心訴求:原料SKU 繁雜需集中管控、電商訂單要求周轉快、需控制倉儲占地成本。基于這一痛點,方案圍繞 “空間高效利用 + 適配快周轉場景”兩大維度展開,實現精準定制:
向高空挖潛力,破解 “小空間存多品類” 難題:結合大唐智慧物流產業園現有場地條件,中揚立庫將倉庫高度定在20米,充分挖掘垂直空間價值,搭配多臺雙伸堆垛機,在有限水平空間內最大化貨位密度;地面再配1臺RGV 負責原料的短途轉運,形成 “高空存取+地面流轉” 的作業閉環 —— 無需額外擴建場地,即可滿足上千種原料的集中存儲需求。
以 “原料中樞” 定位,打通物流 “慢堵點”:方案明確 “集中存儲、即時調度” 的核心定位,承接全國各地的原料集中存儲,從源頭解決 “分散存儲、物流不可控” 的問題,讓大唐襪企實現 “家門口取料”,大幅縮短原料周轉周期,完美匹配電商訂單的快節奏要求。
智能立體倉投用后,大唐襪業的原料管理實現全方位升級,曾經的 “找貨難、調貨慢、成本高” 等痛點被逐一化解,倉儲環節從 “瓶頸” 轉變為推動產業提速的 “引擎”:
8000+貨位,治好 “原料雜亂癥”: 1500㎡的庫區里,中揚立庫規劃出3840個有效貨位,存儲容量相比傳統平面倉庫提升近3倍——上千種原料各歸其位,通過貨位編碼精準定位,再也不用 “翻箱倒柜找原料”;密集存儲設計還節省了大量地面空間,為后續產業擴容預留余地。
無人化作業,降本提效雙豐收:卸貨后自動纏膜、掃碼、入庫,全程無需人工干預;4臺堆垛機配合系統調度,實現127托/時的出入庫效率,相當于10個工人的人工搬運量,人力成本直降60%;同時,自動化操作避免了人工計數、搬運的誤差,出入庫精準度趨近于100%,庫存管理更可靠。
物流成本直降25%,跟上電商快節奏:全國原料集中存入智能倉后,襪企按需 “即時調取”,物流成本平均降低25%,企業可快速響應電商訂單,穩穩守住 “當天備料、次日發貨” 的履約承諾,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對大唐襪業而言,這座由中揚立庫打造的智能倉,早已不只是 “原料倉庫”,更是整個產業的 “物流中樞”——它讓分散的原料實現了集中管控,讓混亂的存儲變成了精準調度,更讓襪企“從生產到市場”的響應速度提升了一個量級。而浙江交投集團與中揚立庫的合作,正是 “國企平臺+專業技術” 賦能傳統產業的生動范本。
從 “國際襪都” 的原料管理,到汽車部件、重型機械的倉儲升級,中揚立庫始終堅信: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從來不是 “高大上” 的噱頭,而是像解決襪業原料難題這樣,從產業鏈的 “細小環節” 切入,用適配的智能方案打通效率堵點。